时间:2023-01-09 17:02:45 | 浏览:39
资料图:进击的巨人
我们知道,张姓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之一。在2018年的统计中,张姓以9540万人口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王姓、李姓)。
张姓人口为什么会这么多呢?这个问题与张姓的起源和开枝散叶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不过,最近一些历史文章却写到一段很荒谬的春秋历史,这段内容与张姓起源直接相关。
巨人的传说
春秋时期,华北地区存在一个巨人族?
这个荒诞故事,我们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案例样板,它们极大歪曲了真实历史。这个荒诞故事就是——《春秋时期华北有一个巨人族——长狄》,也有的文章写作《长狄:先秦时期的巨人国》、《身高巨大的游牧民族——长狄》等等诸如此类。
笔者从前曾经论述过,春秋时代的长狄是“张姓”的一个重要源流,是上古“长国”在西周后期戎狄化的产物。在战国以前,作为姓氏的“张”写作“长”,两字相通,所以长国及长狄的“长”,实际上都是氏名“张”。
可见,长狄作为正经的中原张姓人,既不可能是巨人族,也不可能是游牧民族。但是,“长狄是巨人族”这个说法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这段谣传甚至源于春秋时期。
谬论的源头——《左传》
“长狄是巨人族”这个谬论,最早似乎是《左传》开头的。
《左传》曰:鄋瞒侵齐。遂伐我……冬十月甲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侨如,鄋瞒国之君,盖长三丈。获侨如,不书,贱夷狄也。……。
《左传》是记载长狄的最初史料,十分珍贵。书中出现了长狄的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缘斯共五名首领,各诸侯与长狄的战争持续近百年。但是,《左传》却也出现了“侨如,鄋瞒国之君,盖长三丈”的荒诞字眼,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但后世因此将长狄和巨人划上了等号。
后续史书的解释,就更不堪入目了。
春秋时代的战争
《谷梁传》曰:“叔孙得臣,最善射也,射其目,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意思是,被射者身子倒下压着九亩地,脑袋装满一辆车。
《国语.鲁语》云:“吴伐越,隳会稽,获骨节专车……仲尼曰:‘昔禹致群臣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防风氏何守?’仲尼曰:‘汪芒氏之君,守封、隅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狄氏,今曰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
《国语》引用孔子的话,把北方的长狄说成南方防风氏的后裔,并正式定性为“巨人族”。其实,孔子是否说过这些话,非常值得怀疑。
但《左传》和《国语》毕竟都是严肃史书,后世很多历史学家们不敢进行质疑,对这些常识和逻辑的毛病熟视无睹,甚至现代一些严肃论文都在生硬考证“中国古代是否有巨人族”,没有一点点怀疑古书的科学精神。
春秋各地的戎狄分布
长狄的“长”应该怎么解释?是高大,还是氏族名?
这里存在的最大争议,就是长狄的“长”应该解释为“高大长”,还是解释为氏族名字。
我们通过统计方法,仔细对比夏商周时期戎、狄、蛮、夷以及方国的名称,其实很容易得出结论——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几乎全部戎、狄、蛮、夷和方国的名称,都是氏族名或地名作为前缀。
例如九夷里的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殷商时代的方国虎方、林方、巴方、鬼方、井方、马方等等,还有西周时期的申戎、燕京戎、无余之戎、翳徒之戎、太原之戎、淮夷、徐夷,春秋时期的郦戎、芮戎、条戎、伊洛之戎等等。
商代武士
一般来说,前缀作为地名或氏族名,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地名变为氏族称号,或者氏族名称变为地名。随着西周封建制度的确立,氏族名称往往也等同于诸侯的国名。这些前缀地名、族名、氏名、国名等等,很多在最后都会发展为今天的姓氏。
例如九夷中的黄夷,就是淮河一代黄国的前身,为今天黄姓的始祖。还例如芮戎,实际为周天子同姓的芮国,但被秦国和晋国贬低为戎狄,成为了芮戎。
古代中原从未出现过所谓的“白种游牧民族”
同理,春秋时代的赤狄、白狄、长狄也应该如此,分别为赤、白、长为名的三个氏族,或者是诸侯小国。但是,有的历史文章声称白狄、赤狄、长狄是春秋时代中国土地上的白种人、红种人和巨人,最后得出了很多荒谬的言论。
一些所谓的“历史之谜”,其实多是牵强附会的产物。这些谜团真相往往很简单,并不需要掺入什么奇谈怪论。
赤狄、白狄、长狄的本源,最大的可能就是来自郝(赤)姓、白姓、张(长)姓三个氏族。答案非常粗浅,但比什么欧罗巴人、印第安人和巨人的解释要靠谱得多。(作者:陶慕剑)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个家族或一个姓氏的繁衍迁徙, 聚首离别,大都述说着炎黄子孙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记录着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扣人心弦的发展道路,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和美不胜收的文化之光。中华张氏犹如万花丛中引人注目的一朵大红花,显
得姓始祖张挥:本姓姬,字玉爵,号天禄。少昊(华夏人文始祖)第五子。在涿鹿之战(史前战争,黄帝、炎帝部落联合与蚩尤进行的一场大战)中,因发明了弓箭帮助黄帝打败蚩尤,被赐姓张,封弓正(掌管弓箭的官位)之职。张挥便成为了张姓的始祖。姓氏源流1、源
张姓始祖挥公 张氏自黄帝封挥公为弓正得姓张,至今已五千年!令张姓族人骄傲的是张姓人口目前全球超一个亿。得益于始祖功德无量;得益于我们家风高尚;得益于张家有崇高威望;更得益于张家香火兴旺!张姓始祖挥公最早活动在古帝丘(今河南濮阳)一带。直至
“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每年的中华张姓祭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张氏族人都要集聚位于清河县青阳新区的华夏张氏祖庭前,齐声高唱《挥公颂》,表达对张
作者:王大良 我对濮阳张姓起源的关注开始于1994年,因为参加于次年2月召开的张姓起源学术讨论会而撰写了“张姓始祖挥及活动地域考”一文(该文后来被收入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龙乡寻根》一书)。在那以后,又先后撰写了“张姓源于濮阳考”
张姓始祖张挥及其历代族人和其他兄弟氏族紧密团结,英勇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张姓族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姓
张姓在《百家姓》位列第24位,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 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像一个张弓欲射之人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
张姓是中华大姓之一,主要有五种来历,都与“弓箭”有或多或少的关联。第一、黄帝五子挥的后代。挥发明弓箭,其子孙赐姓张氏。弓箭为古代先进武器,其作用优于棍具、石具、刀具,可远距离射杀敌人或者猎物。第二、古代掌管兵器官员的后代。古代最重要的兵器是
↑点击上方“曼陀罗文化”关注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礼节都传承到了现在。比如,在问别人的姓氏的时候,一般是用尊称“您贵姓?”而被问的人则要回答“免贵姓什么什么”。但是,只有张姓和孔姓不用说免贵,孔姓出了孔夫子,千古第
姓张的朋友看过来,这有份张姓文化探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们对自己这个姓氏总人数在全国第几感兴趣,也对姓氏文化有了强烈的兴趣。张三李四,张王李赵,这不都把张排在首位吗?一、张姓是不是全国第一大姓?出没出过皇帝?不是的,张姓总人数全国第三,在